产业招商

产业招商

NEWS CENTER

  随着2021年东莞境内第二条高铁——赣深高铁开通运营,在高铁、城际★、地铁等多元轨道系统下★,东莞能在家门口就坐上高铁/城际的镇街数量,从14年前的3个变为如今的19个★。

  1994年,途径东莞的广深准高速铁路建成通车,使东莞成为全国第一批铁路迈入时速160公里的城市,虽然远不如现在时速350公里的高铁,但却是当时中国第一条准高速铁路。

  从东莞到广州★、深圳、佛山★、惠州等周边城市串门,变得更方便快捷★,产业★、人才、信息的流动更加频繁,大湾区正逐渐变成一个城市。

  从无辣不欢的湖南人★,变成会★“热气★”的东莞人★,从听不懂★“猴赛雷★”的四川人,变成会用粤语说出“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的东莞人。

  为了方便横沥牛墟,每个月还会有专门的“开牛车”,用装货用的大篷车把人和牛从广州送到横沥★,下午再把卖完牛的商人送回广州。

  穷则思变★,80、90年代,东莞靠着大胆的政策和靠近港澳的地缘优势★,以“三来一补”的代工轻工业吸引大量港商投资设厂,产生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过去,东莞给人的感觉是“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很多人连东莞市区在哪,都看不出来。

  当城市生活更有品质,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发展起以知识信息为核心的产业★,而优质产业又会提升城市品质,于是★“人-产-城”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今年实现“四线贯通★”的“大湾区大号地铁”(广肇城际+广惠城际),让广州、佛山市区到东莞市区的时间★,从两个小时缩短到30-45分钟,吸引了大量广佛游客来到东莞。

  不但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大家喝咖啡、逛街、吃饭的选择也变得丰富,4年来东莞引入的城市首店近300家。

  在短视频平台上,东莞一个普通的车站,一个便利店,一间工厂★.★.★.★.★..短短十秒★,没有任何解说和文字,画面抖动而模糊★,播放量依然过百万。

  当时的火车也以货运为主,时速不足80公里,每天开行的客车只有快车和慢车各一班,从石龙到广州,快车要一个小时,慢车就要两个多小时。

  比如广惠城际开通首月★,客流最大的三个车站★,正是连接广州、东莞市区两端的西平西站、番禺站和广州长隆站。

  在大湾区轨道交通正形成“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新格局下,地理位置上处于大湾区中心的东莞优势被放大★。

  无数年轻人从大江南北出发,带着对未来的期待★,从东莞东下车,来到东莞追寻自己的梦想。

  这是一段城市与个体共生共荣的岁月,个体的命运与城市的交织,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

  90年代初,东莞东站启用★,作为当时东莞少有的,可到达全国各地的大型火车站,地位和作用不亚于现在的虎门高铁站。

  一路走来,无论更多是快乐和梦想,还是遗憾和不舍,都是中国城市化浪潮中,极具代表性的样本★。

  直到新世纪后,东莞铁路的数量和覆盖范围开始扩张,线年,途径虎门的广深港高铁动工建设,并于2011年顺利开通★,东莞铁路的最快速度从200公里/小时,提高到300公里/小时,东莞正式进入高铁时代,纳入全国高铁网。

  2019年的穗深城际开通★,让虎门★、长安★、厚街等镇区市民坐城轨就能直达深圳机场,未来几年还可以直达广州机场和深圳福田。

  1911年,中国最早铁路之一的“广九铁路”通车★,在东莞境内设有石龙★、茶山、横沥★、常平、樟木头、塘厦、天堂围七站,但比起线路两端名声在外的广州与香港,东莞只是一个普通的农业县,河川间是广袤的农田。

  后来一列列高铁★、动车★、城际把大江南北的90后★、00后汇聚到东莞★,让东莞越过高山和低谷,实现产业升级。

  西平西站旁边的一碗烧鹅濑,排队要等400多个号,门口是络绎不绝潮流年轻的90后、00后。

  而30年后,90后、00后从西平西下车★,城市里已经是一栋栋拔地而起的甲级写字楼★。

  当30年前,70后★、80后从东莞东下车,奔向的是城市里,大大小小的传统制造业代工厂。

  2016年后莞惠城际陆续分段开通,不但实现东莞市区和惠州市区的一小时生活圈★,还第一次串联起道滘、松山湖、常平等东莞东西部镇街(园区)★;

  娱乐方式也逐渐多元★,既可以在黄旗南麓香遇走廊★、东莞中心公园来实践“20分钟公园理论”,也可以去Livehouse体验沉浸式的视觉与听觉享受★。

  都不是,是一句“人在广东已经漂泊十年”让近40万曾经在广东打工的人共鸣,纷纷留下自己故事的《广东十年爱情故事》★。

  虎门站★、东莞站★、东莞南站、西平西站,近年来逐渐取代了东莞东站,成为更多年轻人来东莞的第一站。

  但因为线路和站点较少,只能服务石龙★、常平★、樟木头以及周边镇街的居民,相对局限。

  在别的城市都叫外来工做打工仔、农民工的时候★,东莞在2007年把大家叫做“新莞人”。

  改革开放前的东莞以农业为主★,农民一天收入7毛钱,而40公里外的香港★,一天收入70块★。

  与东莞共成长的有很多70后★、80后★,即使当时东莞的面孔有些单一、朴素,但他们毅然把青春交给了东莞★。

  回顾上世纪东莞的铁路发展★,从早期时速几十公里的“普速火车”到时速200公里的“电气化准高速铁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没有在这个城市的经历,理解不了这些短视频。视频本身没有任何故事,但每个看视频的人,总能看到其中的故事★。

  东莞能够在短短46年,从默默无闻的农业县,摇身一变成为全国15个新一线城市之一★,东莞深知离不开46年来,超过2亿与东莞有过交集的平凡人★、普通人★、打工人★。

  因为无数产品在东莞都可以制造★,而且造得快,造得好,各大台商、诺基亚、三星等外企集体涌入东莞★,一车车耐克球鞋、迪士尼玩具每天从东莞发往全球,东莞成为了★“世界工厂”。

  回望东莞东到西平西这30年的历程,在“三来一补★”的浪潮下,一列列“绿皮火车★”把全国各地的70后、80后带到东莞,参与和见证了东莞从一片田野★,变成“世界工厂”。

  改革开放46年来,有超过2亿天南地北的年轻人,从曾经的东莞东到现在的西平西★,南下广东★,来到东莞工作过、奋斗过,流下汗水与泪水,也留下欢声和笑语。

  让这个城市在面对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金融危机、2020年新冠疫情★,依然能一次次越过周期,跨过高山和低谷★,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