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凤凰网综合计算★,截至目前,台风“摩羯”在海口、文昌、澄迈★、临高这四个市县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786.73亿元,占2023年海南省GDP的10.42%——这个数字,是十年前“威马逊★”的6.58倍。
5★、广州天气_广州最长夏天★!都十一月了为啥台风还扎堆?阿雨也安排了.★..
根据中国气象局统计,武汉从1月30日开始连续降水8天,总降水量达95.8毫米,几乎是同期月降水量的两倍,超过了2008年1月的全月降水量;而从2月2日下午到2月7日上午,武汉连续冰冻约110小时★,持续时间仅次于1969年★,成为历史第二。 极端天气背后★,随之而来的是基础设施损毁、交通出行困扰以及农作物冻害等一系列问题。
在《三联生活周刊》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科普工作室首席专家朱定线年来,台风发展成强台风和超强台风的几率比以往更高★,而且单个台风的增强速度也变得更快★。★“从大背景上说★,这与全球变暖现象有关,以前海表层温度偏暖的厚度60米,现在可能达到了100米★,更有利于台风发展了★。”朱定真说。这对公共设施建设和防灾机制带来了新的挑战★,“旧有的建筑、设施建设标准和应急预案,可能要重新评估和调整。★”
2024年,气候变化不再是遥远的预警★,而是真切且严峻的现实考验★,中国无可避免地置身于这场危机的风暴眼中★。
7、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 应急管理部发布2024年全国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悲剧由高温环境下毫无防护的持续劳作造成★,然而类似的境况正在全国各地上演★。
2024年,受疫情影响★,鞋厂生意大幅下滑,工厂招工比例也较去年下降了70%★。★“有事做★,你就得去做,没啥挑剔的机会,吃得了苦,才能挣得了钱★。”小李说。
活跃的台风活动也拖住了广州夏天离开的步伐★。南海和西太平洋海域的高海温促成了11月首次出现“四台风共舞”的局面,台风带来的暖湿气流进一步增加了广州的湿度和气温,从而延长了夏季的持续时间。
自2021年超过380人死亡的河南郑州暴雨灾害事件起,我们逐渐关注到中国近年来发展的基础设施在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面前仍有脆弱性。基础设施隐患的暴露概率正在显著增加,极端天气日益频发之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否足以应对此类天气,将成为未来的一大问题。
根据水利部网站发布的讯息,5月以来★,华北、黄淮、江淮等地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加之近期高温天气★,一些地区出现待播耕地缺墒和已播作物受旱情况。今年一月份,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也提到五月份华北等地的旱情。
6月份在山东沂蒙山地区出现旱情★,农民们顶着大热天等水浇地,视频中还出现了部分农民们跪地祈雨的画面★。据新京报报道,临沂市蒙阴县的马女士说自家经营着占地十几亩的桃园,种了二十多个品种的黄桃。由于最近干旱缺水★,附近很多地区的水库都接近干涸。“我们比较幸运,靠着云蒙湖水库★,是临沂市的饮用水源地,水量很大。由于取水浇地需要排队★,父亲及家人每天凌晨两三点给桃园浇地★。就算发烧,也要早上浇桃园,下午再去挂吊瓶★。”近期蒙阴县最高温度达38℃,由于连续高温,桃树需要两三天浇一次水★。马女士说★:“桃子现在已进入成熟期,如果供不上水,会影响桃果发育,会从树上落下来。”据其了解★,今年山上的桃树减产了约有3成★。
除了交通困扰,冻雨还造成了通讯线路损坏、民众生活不便以及农作物冻害。青年瞭望者向黄先生了解到,因为冻雨,路上的电线杆都结冰了,有的电线杆被树枝压得倒塌了,导致当时湖北的信号严重受阻;天气太冷,水管被冻住★,家庭用水也很不方便★;家里的菜地也因冻雨遭受严重冻害,收成不好。据长江云新闻报道★,许多电缆维修工人不得不加急处理冻雨造成的的通讯故障,甚至忙完后才能在冰冷的户外电缆旁边匆匆吃口饭。
新春将至★,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新窗报祝大家平安喜乐★,万事顺意;敬畏自然,珍惜现在★。
3、《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发布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随着“摩羯”的逼近和登陆,我国多个地区遭遇了极端天气。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强降水过程★,部分地区的累计降水量甚至超过了400毫米。同时,9级以上的大风在华南沿海肆虐,对海上航行和沿岸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干扰。
2024年5月1日凌晨2时许,广东梅大高速大埔茶阳路段发生路面塌方,导致多辆汽车冲下山坡并起火燃烧★,造成23台车辆坠落、52人死亡★、30人受伤,成为2024年我国最严重的安全事故之一★。
与文昌市相邻的临高县★,这里的养殖业闻名全国★。据凤凰网采访情况来看,从事渔业二三十年的阿妹一家,深海养殖了154吨鱼。但一夜之间,“什么都没有了”★。他们粗算了下此次台风损失的费用★,大约900万★,而家里还欠着600万的外债★。
经《三联生活周刊》报道显示★,仅文昌,全市房屋受损2.5万余间,近1/3道路因树木倒伏无法通行★,农作物受灾面积约27万亩、绝收约16万亩,林木受灾面积约4★.81万公顷、占比46%。
海南是农业大省,全省约20%以上的GDP来自农业。据海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截至9月8日中午12时,“摩羯”给全省农业、畜牧业和渔业带来的总损失约为119.48亿元。
河南郑州市巩义市河洛镇的金口村,村民杨松展向界面新闻记者介绍,由于机井房水流变小,几十亩的地要浇“3天3夜”,电费变得昂贵。杨松展经营的小卖部的对面就是一片农田,★“五一”前后割下小麦后种下的玉米苗★、花生苗等★,已经由机井房灌溉两次;村民张新利本来居住在山上的窑洞★,现已搬到山下,白天他用自家的塑料水桶去几百米外给村民用水的机井房取水。他说,活了五十岁★,未经历过像此次这样严重的干旱。
2025,山河远阔★,人间烟火依旧在。面对海平面上升、物种大规模灭绝★、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重新思考我们与地球和其他物种的关系★,以及未来的千万种可能。土地之上★,气候之下,是我们正在生活★。
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雨形式★,其形成的关键条件是大气中的逆温层——即从高空到地面存在★“冷—暖—冷”的大气层。产生于高空0℃以下的雨水在降落到地面时★,会迅速冷却并结冰,形成一层薄薄的冰冻层★,即所谓的冻雨★。冻雨形成的薄冰层会造成路面打滑、车辆行驶困难,极易引发交通事故,是一种破坏力较强的气象灾害。2008年春节期间,我国南方曾因一场大范围的冻雨灾害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官网★,导致多地电力中断、南北大动脉交通几乎停摆,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因此面临保障危机。时隔十六年,2024年湖北的冻雨事件又一次为春运带来了严峻考验。
为保留住这份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新窗报搜集并整理了2024年主要的自然灾害★,通过相关报道或资讯试图探寻气候变化的成因与创新之策★。
4-5月份正值★“三夏”关键期,旱情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重特大旱灾区域仍在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受灾地区农民的夏种★。粮食作物种植不顺利会影响农民收益,粮食价格也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因此旱情的出现显得尤为揪心。长时间大面积的旱情可能会让部分农业经营者或者个体户农民放弃今年的收成。
文昌鸡是文昌市的支柱产业,该市文昌鸡存栏量约2200多万只★,饲养1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有1700余家,从业人数达16000人★。文昌鸡行业协会会长林鹏向媒体表示,台风“摩羯”过后★,约1320万只文昌鸡死亡,经济损失达约2亿元。
事故发生后,高速路面与山体一同滑落★,形成一个巨大的土坑。公路像是被强力豁开了一道口子,数十辆燃烧后的汽车堆叠在一起,只剩下黑色的框架,零碎的车窗、座椅散落在周围,几小时前,这里曾火光冲天。★“桥断了,好多车掉下去了,不断的爆炸声★。我们离死亡就差100米。”据澎湃新闻报道★,这是塌方亲历者胡军涛5月1日凌晨2点27分发布在微信朋友圈的文字★。
对于那些无法选择工作环境,且没有足够防护措施的人群来说★,高温以更沉重的方式笼罩在他们身上★。
据广州气象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异常长的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亚高压偏弱★,导致11月广州的冷空气偏弱偏少★。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持续偏强★,造成全市平均气温为24.9℃,比常年同期高出1.2℃。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广州的气温也在显著上升,夏季持续时间明显延长。
小美或许是幸运的,她还有选择的余地,但仍有许多人没得选。在鞋厂制鞋的小李,每天在生产线上与高温烤箱为伴,车间内的温度高得让人难以忍受,甚至可达七八十度。高温的裹挟让他和他的同事们感到喘不过气来,然而,他们却不得不继续在这种极限环境中坚持。
★“台风过后★,我们民警辅警全力清障★,工程队加紧施工,医生照顾患者,每一个人都在努力★。★”海甸派出所所长容寿斌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塌方发生仅数日后★,广东省政府迅速成立了以省长为组长的灾害调查评估组★,着手展开全面调查★。经过近九个月的深入分析与评估★,2025年1月22日,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正式公布了《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调查评估报告》★。经调查认定,这是一起长时间持续性降水与多种因素叠加耦合作用★,导致的特别重大人员伤亡的塌方灾害,塌方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持续降水软化基底及地貌与工程问题的叠加影响。
2024年1月30日至2月7日,湖北省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连续冻雨天气★,以及间歇性的大雨★、暴雪、冰雹和雨夹雪等恶劣气候条件。
高温炙烤大地,干旱使万顷良田干裂;台风频繁生成,狂风肆虐刮毁各地基建;暴雨倾盆而下,交通要道瞬间坍塌★。各类极端天气在各地频繁上演,它们无情地冲击着人类的生活,无数鲜活生命消逝★,难以计数的财产化为乌有★。这些经历,让每个人对生命的顽强与脆弱有了全新且刻骨铭心的感悟。
有的个体户在抗旱过程中过得十分艰难。一些留守老人将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喊回来抗旱★,负责在夜里排队抢井★。有排不动队的留守老人,用小水泵扯着几百米的水管从老式大口井里取水★。“老两口种了十几亩玉米,用这种水断断续续浇了半个月,着急得坐在地里哭。”
在距离塌方十余米处,高速公路的沥青路面有多条裂缝★,且带有明显的修补痕迹。民间大多观点认为★,是因为当地持续降雨,大量雨水通过裂缝渗入土层,削弱了路基的稳定性,最终导致路面塌方★。
然而,这并不是2024年梅州唯一一次因极端天气而遭受重创。梅大高速坍塌事故后仅一个月★,6月16日★,梅州平远县突降特大暴雨,暴雨过后的第二天★,梅州当地多个县镇、村落的道路遭遇滑坡,乃至断裂★,成为“孤岛”。当地通讯中断,消息无法传出,★“一开始没有受到特别多的关注,过了大约两天★,我们才发现还有很多村庄在失联中。”常年从事民间救灾救援工作的谭花在接受凤凰网的采访时说道。据央视新闻★,截至6月21日15时,受强降雨影响,该县因灾已造成38人死亡、2人失联。
6月底,嘉兴的室外气温接近40度★,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在浴霸厂工作的小美每天都需要在酷热的车间中忍受高温★,她表示,★“一天下来衣服就没干过,黏在身上非常难受★。★”尽管如此★,车间里只有三台风扇,吹出来的仍是热风★,还根本无法吹到身上。即便热到几乎要中暑★,车间里也没有一瓶藿香正气水可供解暑★。如此艰难的待遇让小美更加坚定了离职的决心,“我怕我自己真的会热死在这里★。”
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现象持续至2024年4月★,并在5月结束★。尽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结束,但其滞后性影响仍在持续,导致2024年极端天气频次增加、强度更强。
灾后重建是一场持久战★,在这漫长过程中,人们直观感受到自然的强大力量,深刻认识到人类的渺小,心底涌起对自然和生命的无尽敬畏。
据南方网报道,广东2024年首起热射病死亡案例发生在一名60多岁的老人身上★,当事人在田间劳作时因高温中暑晕倒,送医后体温一度飙升至41℃,经过三天的重症医学科救治,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台风是夏秋季节常发生的自然灾害,作为热带气旋★,其特征是中心气压较周围偏低,风场呈现气旋式环流★。而今年9月的台风“摩羯”是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秋季登陆我国最强的台风★,登陆时,台风中心附近的最大风力达到17级以上★。
6、绿色和平_与洪共存——中国主要城市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未来情景预测
早在2021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与「洪」共存—— 中国主要城市区域气候变化风险评估及未来情景预测》报告就指出★,气候风险正从一线★、二线城市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扩散。长三角和广东非核心城市群,如江苏北部★、安徽西部和惠州★、梅州等地★,因基础设施较为薄弱★、资金不足、老龄化加剧等问题,气候风险正在显著上升。
面对严重旱情,如何抗旱显得尤为重要★。比如,启动干旱防御应急响应、进行科学的调度水工程★、优化粮食结构等。在极端高温干旱之下,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粮食安全成为首要任务,未来也要继续做好预防和及时的监测,减少悲剧的发生。
但正是这些脆弱地区,一旦发生灾害,往往更难被公众“看见★”。据凤凰网报道,公众关注度和灾情严重性并不总是成正比★。现实中,一场灾情是否能够引起足够的关注,不仅取决于其实际严重程度,更与新闻传播的“可见度”密切相关★,受灾第一现场是否有可以几何倍扩散的新闻点★,直接决定了其能否引起社会的关注和捐助。因此★,即使这些脆弱地区与一二线城市的灾情同样严重★,若未能及时“看见★”,往往无法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进而加大它们在气候变化压力下的风险。
“今年夏季延长,更像是一种趋势性变化,这种演变更需要引起关注。”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告诉南方都市报记者,★“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北方地区,全国整体温度都偏高,并且出现了夏季维持偏长时间的现象。★”
漫长的等待消耗了人们的耐性,恶劣的天气让本已人满为患的春运更加困难★,成千上万的返乡旅客面临着更大的出行困境。
据凤凰网报道,海南文昌市昌洒镇的知名海景房小区月亮湾,在“摩羯”袭来的时刻★,成为了靶心★。业主必须换上劳保靴,“翻山越岭”般地翻越倒下的树桩★,才能进入家门。甚至在“摩羯”登陆一周以后,月亮湾几乎仍是一座没水★、没电★、没燃气★、没信号的孤岛。
颜鹏程等人认为2024年4-6月华北地区持续的高温干旱主要受太平洋地区环流调控★,而高温则主要受低纬度太平洋环流及西太平洋暖池影响,此外,从大气环流和水汽输送的角度审视,华北旱情的主导因素为大陆高压的发展和维持★。
由此可见,冻雨带来的严重交通基础设施损害,需要持续的人工维护和运转、昼夜不间断的努力,才能够确保交通的恢复。据新华网等官方媒体报道,许多湖北本地居民自愿充当志愿者,为受困于高铁的返乡者们送去食物,有的旅客甚至主动承担起道路铲雪的工作。青年瞭望者采访到湖北的李先生,他描述道当时路面的积雪连铲车都铲不动★,多亏大家自发动员志愿者们连夜人工铲冰,才使得道路得以通行。
2024年9月6日16时20分★,台风“摩羯”以“超强台风”级别在海南省文昌市翁田镇沿海登陆★。
2024年4月4日,广东正式进入前汛期★。据广东气象服务中心官方微博“广东天气★”发布的数据,全省有11个地级市4月平均雨量打破该市同期雨量历史纪录。其中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官网,梅州的降雨量创下历史新高,平均雨量是常年同期的3★.50倍,远超以往水平★。
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广州夏季延长的一大重要因素。广州气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气候变暖和快速城市化的影响下,广州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也将趋多趋强,比如升温明显,夏季明显变长★,强对流(龙卷和冰雹)频繁★。”
《湃客工坊》报道中指出,随着夏季日益漫长,秋冬时光愈发短暂。根据《地球物理研究通讯》发表的一篇论文,从1952年到2011年,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夏季已经从78天延长至95天。预计到2100年★,这一地区将有近半年的时间处于夏季★,冬季的日数将减少至不足两个月。全球温度的持续上升,将使得夏季变长成为未来不可逆转的趋势。
极端天气的增加,将会改变所有基于原有气候平均状态的设计和预期,气候变化作为一个改变基准值的因素★,或会使更多领域的系统运作失去原有的锚定点,也许这才是气候变化带给人类社会的最大挑战★。
供电通信系统被风雨刮坏,家中玻璃窗被吹碎,路上一片狼藉★、满目疮痍,大树被拦腰折断,被风吹出来的垃圾★、杂物随处可见。整座城市陷入一片黑暗。
2024年,广州的夏季从3月23日持续到11月18日★,长达240天,创下自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漫长的夏季。
据澎湃人物报道,养殖户何深威承包的鸭塘就在塌方处山脚下★,他亦提及,平时梅大高速上的排水也会流进水塘,但在塌方前两三天★,山上来水量突然增大,水沿边坡一涌而下,伴随着泥沙,“哗哗”冲了近一小时。等到5月1日凌晨他再接到村委会通知,鸭舍已经几乎被塌方带下的泥土压塌了★,“可能死了四千多只鸭子。★”他说★。
据中国气象局政府官网得知 ,从9月3日起★,北方的弱冷空气逐渐南下★,恰逢★“摩羯”进入南海,因此得到了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助力。同时,9月以来,南半球的冷空气活动频繁,导致越赤道气流持续增强。这一系列因素叠加在一起较为罕见★,最终促成了★“摩羯★”刷新登陆我国最强秋季台风的纪录。
冻雨带来的薄冰层处理起来极为繁琐★,需要大量人工投入,但人工处理的速度往往赶不上持续的冷冻空气的侵袭速度。据长江云新闻报道★,2024年2月5日,京港澳高速武汉蔡甸段的堵点路段,直至凌晨三点★,仍有32台装载机持续对厚达10公分的局部暗冰路面进行碾压、铲除碎冰★。由于夜间温度过低★,路面极易再次结冰★,因此重型装载机的清理工作必须与牵引车引导拥堵车辆前行配合进行★。在这★“一寸寸”前行的过程中,仅清理这段路就花费了将近40分钟。
回顾2024气候变化,2月湖北冻害,全民春运互助;4月、5月华北高温大旱★,全力抗旱保粮★;5月暴雨冲垮高速,感受生命微茫;9月★“摩羯”台风过境,敬畏自然力量;11月广州最长夏季★,直面极端高温……这一年★,从最炙热到最冰冷,我们意识到★,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它不是遥远的威胁★,而是切实的现实,气候变化四字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气候★”与★“变化”,更承载着无数灾害事件的发生及其极端性带来的冲击。
2024年4月27日下午,广州市遭遇暴雨袭击,白云区钟落潭镇出现了EF2级龙卷风★,破坏力极强,导致5死33伤★。受灾区光明村现场部分厂房的铁皮棚受损,屋顶铁皮被掀飞,有的厂房砖墙倒塌,砸扁了墙边的两辆小车★。当地工厂老板向南方都市报记者表示,“这么多年了★,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暴雨★。”
2024年1月21日至2月20日,正值我国春运期间★,高速公路和铁路交通繁忙,其中高铁线路人流尤其密集★,但是,身处交通枢纽的武汉却因突如其来的冻雨天气导致了大面积交通瘫痪。据长江云新闻报道★,截至2月6日上午,湖北省已有30个高速公路入口临时关闭;冻雨积雪导致铁路接触网受损,部分列车停运或大幅延迟★。
2023年年底★,何深威承包下梅大高速附近的这片水库改作鸭塘,如今鸭子才养了百日,一场暴雨,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在台风过境的疮痍之中★,政府迅速行动进行灾后重建。据《光明日报》报道,9月6日下午台风登陆文昌,9月6日晚,文昌已转入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经紧急抢修★,截至9月7日晚,文昌市国道、省道★、县道已基本通车★,主城区供水基本恢复★,电力、通信等已部分恢复★,各大商超、粮油店也已逐渐恢复营业状态。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河南上蔡县的秦豪承包了290亩地,因为排不上队抢井浇水,索性放弃了夏种。他说★:“还种它干啥,不浇水(玉米)出不来,种子也废了★。★”
2、颜鹏程,李忆平,曾鼎文,等★.2024年4—6月我国区域性高温干旱特征及其影响因子[J].干旱气象★,2024,42(04):507-518.
而据财新网报道★,一位岩土工程业内人士分析,从设计上看,高速公路地面上的水一般不会大量渗入地下★,而是会沿着排水渠流走;从现场影像看,塌方处的土大部分并不是渗水的黏土★,这说明雨水可能只有少部分渗入地下★。与此同时,更多公路专家和资深业内人士推测,路基压实不到位★、边坡养护检测不足、排水系统功能存在隐患等工程方面的因素,也有可能是导致事故的原因。因此,尽管当地4月份降雨量较大,但这更像是压垮平衡的一股外力,加剧了已有问题的暴露。
4、水利部针对8省启动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支持指导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抗旱保夏种_部门动态_中国政府网